太原锣鼓是由历史久远的“社鼓”演变传承而来的,流行于太原地区及晋中、吕梁部分地区。其节奏雏形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结构的形成可追溯到宋代宁宗年间(1195)。
以铙、钹的特有声响为主体构成锣鼓曲是太原锣鼓的最大特征,其粗犷豪放、雄宏激越的艺术风格在全国独树一帜。其特点刚劲有力,层次分明,铿锵自然;其动作刚烈舒展,大刀阔斧,粗犷阳刚;其节奏激越鲜明,紧锣密鼓,击速急快;其场面铙扬钹舞,绝活频繁,激奋壮观。
“绛州的鼓、威风的锣、太原锣鼓舞大钹”是人们对山西三大鼓种的赞誉。号称饶、钹之乡的太原锣鼓在击镲方面有着惊人非凡的技巧,不仅能用各种手法,还能在演奏中边击边舞,矫健威武的英姿和连同饶钹上下翻飞,一片金色海洋的场景令人振奋。
太原锣鼓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最能表现山西浓厚的乡土气息。20世纪50年代盛行的演奏“双一二五”鼓曲给“大家具”声部配以口哨声,更是我国民间锣鼓中绝无仅有的。
太原锣鼓作为一种文化,是本地区广大劳动群众最喜爱的民间艺术活动,主要表现在民俗社火和祝贺庆典上,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太原市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