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杜林”晋式月饼是山西特殊地域条件下产生的反映山西民间文化习俗的特产,其形制古朴,口味淳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以“酥、绵、利口、甜香、醇和”的口感特征著称于世。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最早可上溯至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至光绪时期,山西“郭杜林”月饼已经享誉晋中、太原、大同、临汾等地,并融入传统的中秋节风俗之中,成为上述地区百姓中秋馈馔之节日佳品。
“郭杜林”晋式月饼精选原料和辅料,皮面揉制手法与馅料制作工艺独到,米稀上色时机讲究,吊炉形制独特,烘烤火色温度依赖人工控制,窖圈熟藏而使其香味浓郁,感官特色明显,口感上佳。
“郭杜林”晋式月饼纯手工制作技艺和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保留着明清以来山西民间制饼业的传统技艺,而“以面为馅”的特殊工艺,具有北方制饼技艺的特征。但是,由于近年来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小麻、白小麦等农作物退出农民的种植范围,导致“郭杜林”晋式月饼所需原料来源缺乏。“郭杜林”晋式月饼同汉民族“中秋节”传统习俗紧密相关,由于近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风俗的淡忘,月饼的受众群体越来越狭窄。同时,受传统手工制作的局限,难以实现机械化批量生产,使这种工艺的生存空间和生产规模难以扩展。